创造、创新、创业

Creation,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

人才培养

寻根溯源——能化系党支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之周柏青老师专访

分类:院内新闻 作者:研究生党总支 来源: 时间:2019-12-06 访问量:

【通讯员:余娜,编辑:史凯旋】2019年11月23日,在黄荣华老师的带领下,我们一行人在七教四楼黄老师的办公室里对夏中明、周柏青两位老教师进行了主题采访,我们小组主要负责对周柏青老师的采访。本次采访、设备调试由陈希负责,录像、与老师交接由苗梦雨负责,拍照由刘豪负责,会议记录及新闻稿撰写由余娜负责。

采访前,同学们调试好设备,准备采访,在办公室里静候两位老师的到来。

1.png

夏老师采访过后不久,周老师一脸笑意地来到黄老师的办公室。三位老师寒暄过后,周老师拿出自己的U盘,打开了此次采访专用的PPT。他笑称:“黄老师让我就此次采访简单准备几个问题,我这一准备就是两三天。”

周老师就“感激的人”和“难忘的事”两方面展开此次专访。首先,他谈到学生时期的众多老师。让我惊讶的是,他能够清晰地记得很多老师们的名字、所教的课程、带给他的影响,并留存许多与老师们的合影。在他的讲述下,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科研人的精神风貌。原来,他们也像现在的我们一样,在科研之外有着许多丰富的活动,显出相同的青春朝气。不过相较于这些老教师,我们显然还未经历许多磨练,在科研上还需多加学习老教师们当年细致、努力的精神。

2.png

之后,他向工作时期帮助自己的老师、同事、朋友表达感谢。周老师曾任电厂化学教研室主任、应用化学系主任、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、3118com云顶集团应用化学系主任、水质工程系主任。这一份份的任职既是一份份荣誉,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在他任职的17年间,水质系不断蓬勃壮大,从应用化学到水质科学与技术再到能源化学,几番更名更是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见证。

之后,他谈到让自己“难忘的事”。让他难忘的,是能化系的不断成长,虽遇挫折,却始终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。能化系最初不被允许单独招生,是周老师及其它几位老教师集体要求并积极行动下,才拥有了自己的招生指标。

回想起那段艰辛的经历,周老师显得慷慨激昂,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:“你们看,我们专业在经历那么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。未来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还会有什么困难会阻碍我们系发展壮大呢?”

他也指出:“我们专业一开始是服务于发电厂的,但随着科技的发展,电厂水处理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了,我们这个行业变成了人们口中的‘夕阳产业’,毕业生也很少会去电厂,大多都将电力设计院作为自己的第一产业。不过这不代表我们这个专业会慢慢走向衰落,事实上我们几番更名也体现着专业在向前发展,同学们大可不必灰心。改专业名不代表能化系的衰落,相反,这体现出它的转型与发展。”

3.png

最后周老师对本次采访进行总结,他说:“我从教37年来,经历了本专业由盛转衰的巨变,衰老的根本原因是本专业的自身缺陷——没有学科支撑,服务对象狭窄。但世界万物不可能永生,小到细菌,大到星系。因此,传统电厂化学专业的死亡符合自然定律。虽然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硕士招生点,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——学科问题。只有学科问题解决了,专业才能真正获得新生。虽然不可能永生,但我相信必定是长生的。”

本次采访后,由于时间关系,没有另设提问环节。本次采访全体成员在采访后进行合影留念。周老师的话让我们每个人都更好领会了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这句话的分量,不忘来路才能更好地开辟新路。未来,我们每个人都要勤勤恳恳,脚踏实地,向前辈那样为专业发展做出自己不竭的努力。(摄影:余娜 刘豪)

4.png